文化防眩板產生的背景
防眩板這種產品僅僅完成其防眩功能就結束了嗎?防眩板這種產品的設計存在著一個價值觀的問題,即為什么而設計?
先看一則新聞,北京青年報 2006年3月13日的報道。
這是成都市三環路上一座立交橋下,用川劇臉譜裝飾的橋柱,立交橋是現代城市必不可少的要素,這些鋼筋水泥構筑的龐然大物都色彩單調沉悶。然而,在四川成都市,立交橋卻令人賞心悅目。
成都市政府請來藝術家,通過一個個藝術主題給這些冰冷的建筑注入了生命力?,F在,立交橋已成為這個城市一道道明亮的藝術風景線。成都人就是這樣打造“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”。
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句問話:“你們能不能設計一款非常規的防眩板,來反映我們四川的文化”,成都交委的一位年輕領導這樣問我。
進入21世紀,社會進入“豐裕社會”時代,人們的消費觀念從講究結實耐用轉向求新求異?,F代主義設計風格長期以單調、沉悶、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, 筆直的線條充斥了整個社會,其中包括對原來防眩板的設計。
筆直、單調、一成不變的防眩板外觀
遠達明認為,防眩板設計應該出現變化,設計時并不只是解決功能問題,還應該考慮到人的情感問題。設計的目的是給我們目前的生活帶來了一次次感動!
借鑒,應該大膽的借鑒生活中最活躍和有價值的因素,充實和豐富了防眩板的設計內涵,讓大家感受到,防眩板是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的。
遠達明公司開始了解四川的文化。
一講到四川,大家就想到什么?大熊貓,三星堆文化,還是竹子?
首先否定的是三星堆文化元素,放一個面具到路中央,晚上開車一經過,對面的車燈忽明忽暗,古怪猙獰的面具好像就要復活,道路上怎么能叫牛鬼蛇神出沒。所以首先否定三星堆文化的創意。
其次否定大熊貓元素,大熊貓形狀圓鼓鼓的,憨態可掬,國寶級動物,但形狀不對,再加上是黑白兩色的,制作工藝難度較大,所以也放棄了。
最后確定吸收竹子元素。 竹:虛心、有節。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思想,我們古代的文人墨客,都喜歡以竹子為題,抒發情懷。
竹子顏色單一,生產工藝簡單,而且竹林總是一排排,一行行的,顏色翠綠,而且形狀挺拔,勃勃生機,那麼能否把我們的高速公路變到中國畫里吶?
竹子防眩板開發出來后,用到成都機場高速, 引起轟動。詩云:
防眩板.竹
綠竹防眩映彩空,立根原在護欄中;
千吹萬刮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。
西安,這個已有3000多年歷史,并從未間斷發展的城市,先后有十七個朝代及政權建都于此,它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響力最大的都城,列中國四大古都之首。
他的文化是古老的。說起他就讓人想起了秦皇漢武。
深圳遠達明要設計一款反應陜西文化底蘊的防眩板。這時候,一枚古錢幣進入了我們視線,我們就用秦朝時期的鏟形幣。
鏟形幣是先秦同期貨幣中流傳期較長的品種,它的形制是仿照當時的生產工具“鏟”。該幣為秦始皇時代鏟形幣。幣形規整,平首平肩尖足。下端口部呈弧形,幣周有棱。首部有一圓孔。就是它了,接著防眩板設計開始,首先進行力學設計,平面變曲面以增加其剛性。
然后上面再寫兩個篆體,“平安”, 意味著:平安就是財富(古錢幣)的含義。
于是就有了應用到西安三環上的古錢幣防眩板,一時引起多家電視臺進行爭相報道。詩云:
防眩板.陜西
防眩設施防眩光,
做成秦幣又何妨。
平安是福今猶是,
閑話當年秦始皇。
人體之所以是最美的,是因為世上沒有一種線條比人體的線條更生動、柔和、富于變化、更有彈性和富有韻律美了。
這種防眩板設計表面上看起來是對女人纖細腰身的借用,是深圳遠達明公司的一些很感性的設計。但它使防眩板這一概念再不是冰冷、呆板與枯燥無味,而變得更加性感和人性化,更具人文色彩。它將交通安全行業產品從簡單、機械的枯燥狀態中解救出來,重新回到真實而有情趣的生活中。詩云:
防眩板. 纖腰
防眩板似芭蕉花,
纖腰玉帶舞天紗.
疑是仙女下凡來,
回眸一笑勝星華
防眩板不再是防眩板,更是一種概念,一種符號,一種生活態度。詩文是詩人的作品,詩人以詩文的方式贊美著生活,.防眩板是我們的作品。 一幅幅中國竹的畫卷,一枚枚古秦幣的造型, 一條條富有彈性而充滿性感的曲線, 深圳遠達明的文化防眩板為贊美生活來設計!